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东北抗日联军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为纪念杨靖宇将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和东北抗联精神,2025年7月3日,通化市档案馆举行媒体见面会,向社会公布一件杨靖宇笔记本档案。吉林日报社、通化市融媒体中心等新闻媒体参加活动并进行报道。
此次公布的档案出自通化市档案馆馆藏“伪通化省伪满洲国政权时期档案”全宗,是时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牺牲时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的日文译文档案。这件档案由伪通化省警务厅自身记录,具有原始性、客观性、真实性特点。
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血洒濛江、壮烈殉国,他身上的笔记本被日伪军警所掳获,笔记本内容被译成日文,由伪通化省警务厅发给各县伪警务科作为“讨伐”抗联的内情资料。通化市档案馆发现的这件档案是1940年3月16日由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发致柳河县警务科长关于“东北抗日联合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所持笔记本内容译文”的特密件(通省警特秘第一五三七号)。8•15光复、伪满政权灭亡之际,伪通化省公署、警务厅及其所辖各县公署、警察署开始大规模焚烧档案,大量的政务、警务活动档案被其销毁,这件文档混杂在未被彻底销毁的伪柳河县警察工资表、请假条等残余材料中得以留存至今。
在这件日文版的笔记本档案中,杨靖宇将军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的国际形势、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形势进行了详细的战略分析,记录了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的三条内容并对德苏关系、欧洲战局进行研判,记载了抗联联络的时间、地点、记号旗、问答事项等接头方式,记录了部队兵力、战斗牺牲和伤病人员的情况,还记录了衣服粮食等后勤保障和弹药补给情况等共计11要项,内容丰富、完整连续,译文长达12页。这件档案见证了杨靖宇将军作为东北抗日运动主要领导者胸怀家国、放眼世界的博大胸襟,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顽强奋斗、矢志不渝的共产主义信念和运筹帷幄、骁勇善战的政治军事才能,再现了杨靖宇将军在极其危险、恶劣的环境下依然艰苦卓绝开展抗日武装斗争的真实情况。笔记本虽未标注具体日期,但从“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德波现已进入全面战争”“今冬日寇要开展‘东边道肃正残匪’大讨伐行动”等内容上判断应写于1939年9月至10月,经考证也是目前存世唯一一件杨靖宇笔记本的译文档案,为杨靖宇事迹研究及东北抗联史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第一手资料,史料价值突出。遗憾的是将军的笔记本原件至今下落不明,笔记本的内容得以重见天日,是对将军英灵的告慰,也是对民族英雄的最好纪念。

通化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马会凤评价说:“杨靖宇笔记本档案,是最新发现的关于杨靖宇将军的亲笔历史文献,是首次发现的工作笔记,是最新发现的抗联文物。笔记本档案中杨靖宇将军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的国际形势、中国抗日战争形势、苏德关系、美日关系的正确分析和准确把握,是我们首次发现的重要文献资料。东北抗联第一路军被日本侵略者长期封锁在长白山区,但是杨靖宇将军对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形势的精准判断,体现了杨靖宇具有国际战略思维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通过史料,让我们对杨靖宇放眼世界的格局和眼光,有了全新的认识。”
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胡爱敏发言说:“杨靖宇这个名字不仅代表着东北抗联,而且是吉林省红色文化的重要标识,这件档案通过他者视角转述了将军手记的内容,让我们得以窥见历史的瞬间,回望85年前的烽火岁月,回顾杨靖宇将军的英雄事迹,回溯东北抗联的艰苦斗争,再次带给我们对英雄先辈的深深崇敬与无限感怀。下一步,学院将进一步加快推动这件档案的学术研究与价值转化,让这份珍贵史料由“尘封档案”转化为“鲜活资源”和“红色记忆”。
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教研部主任王莹在接受采访时说:“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这份杨靖宇笔记本档案资料的公布,为我们加深对东北抗联精神的研究、宣传和阐释提供了详实、客观、生动的档案载体。我们将用好这件档案资料,推出更多有深度、有温度的课程,进一步增强党性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吸引力。”
杨靖宇将军的笔记本不仅记录着战火纷飞的岁月,更承载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信仰。杨靖宇将军,这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以及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他的事迹和精神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精神血脉之中,虽跨越时空、却历久弥新。他所展现的勇赴国难、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新时代推动民族复兴伟业的宝贵精神财富,时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山城人民为通化振兴发展而不懈奋斗。
2025年7月3日